黃金時代

昨天一個小挫敗攻陷了我。新聞覆天蓋地的報導淹不過新近泛起的悲傷和自憐,在旺角街頭蹓蹥整個下午我都沒動力去聲援,吃一碗辛辣米線但求一點感官上的刺激,然後走進戲院裡看《黃金時代》,消費蕭紅像看庸俗的基督教見證電影,希望以十級悲慘的人生稍稍麻醉無法控制命運的失落。

蕭紅絕對是命苦的,哪來「黃金時代」呢?戲名來自蕭紅一篇寫於日本的散文,意謂在大時代裡燃燒春青追求自由的時代,再苦也甘甜。電影意思頗切合香港現時的情 況,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,但愛與和平離我太遠了,對我來說最深刻的還是蕭紅跟蕭軍說的一句話:我只想找個地方安靜地寫東西。國民黨進軍西安大學,蕭軍決定 留下來打遊擊戰,蕭紅屢勸蕭軍不成,只好隨大隊逃亡去,在飄泊中用寫作和閱讀與現實保持距離。蕭紅不是丁玲,電影中丁玲說不想只在文章裡戰鬥,更立心在生 活裡為國家效力。蕭紅軟弱得只能堅持自己的軟弱,而在大時代裡只有堅定的意志才能保存弱小的心靈。

兩個月前我對大陸版的 《蕭紅》很感興趣,聽說畫面唯美,嘗試在線上看,可是中國的網絡政策如走馬燈,這時開康莊大路讓人任看那時就嚴懲猛打,我被打落在網路的黑暗年代(或許對製作者來說是黃金年代吧),幾經艱辛用盡方法都只不過看了十五分鐘左右。電影一開始由駱賓基敘說故事,主角蕭紅淪落香港時也沒有一點病態,駱賓基向她表示 欣賞,蕭紅就像少女懷春一樣心如鹿撞。鏡頭一轉就是她與蕭軍邂逅的片段,沒多久蕭紅的乳罩就脫下來了而是大特寫,跟荷理活電影動不動來一場性愛有什麼分別。

我沒有考證過,讀影評說《黃金時代》比較中肯反映當時文壇各人的遭遇,至少蕭軍和端木不是一味的壞人,他們對蕭紅的付出也有仔細地呈現出來。蕭紅無疑是愛情至上者,甘心愛一個不適合的人,但她是那種有人看兩眼就動心的無知少女嗎?在《黃金時代》我看到的反而是一個不過想做自己的苦 命人。愛自己想愛的人,過自己想過的生活,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感情。失去自我比活著更苦,這許是她跟蕭軍初次見面時蕭軍問她這麼慘你為什麼還選擇活著,她說 有一些事情讓她堅持下去的原因吧。

這幾天都難以集中精神,盡量保持有限度的工作動能,腦袋陷進網絡上遍地的碎玻璃瓶和鐵通,雙腿每 走一步都痛入心裡。而大時代之下,生活裡種種切身的難題迫近,我的心更是崩潰了,沉淪面書以逃避自己,任何表達自我的媒體塑 造出來的我,都與真我相違。大家都說應該抗爭而我也覺得非抗爭不可,看新聞流淚了又代表什麼?我的想法獨立和人格高尚?在運動裡我是抽離的參與者,在強權 下成功與失敗不由得我,站出來不過是必須如此,生活遇到挫敗也只能退回家裡療傷不見天日。真正令我哭的,或許是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這句天道真言。人浮 於事,事沉於世。

看黃金時代,蕭紅把我從沉淪中打撈起來。安然地做自己,縱使面對旁人的白眼,和內心說不清的矛盾。每個行動者代表自己,沒有任何代言人,而我,也只能做卑微的我,清醒也好熱血也好怕死也好一無是處也好,只是不得不如此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